杜鹃山又名The Azalea Mountain。创作于中国大陆地区,具有普通话、国语语言版本。由谢铁骊执导,并由王树元任编剧,携幕后团队创作。集众多位杨春霞、马永安、刘桂欣、高牧坤等著名实力派明星加盟。
1927年9月,秋收**之后,雷刚(马永安 饰)在湘赣边界**的农民自卫军由于缺乏有组织的**,加之人员组成复杂,经三起三落后,濒临灭亡。次年春天,党组织派来的党代表柯湘(杨春霞 饰)在来杜鹃山的途中被毒蛇胆的靖卫团逮捕,雷刚带人勇劫法场。回山后,针对雷刚让人误打田大江(高牧坤 饰)一事,柯湘对队员们进行阶级教育和政策****队打**、分田地,开仓放粮,赢得群众爱戴。叛徒温其久(王忠信 饰)勾结毒蛇胆抓走杜妈妈(刘桂欣 饰),引诱雷刚下山营救。头脑简单的雷刚在叛徒的挑唆下冒然下山,致使自卫军遭受重大损失,自己则被捕入狱。母子狱中相见,面对杜妈妈对其轻率行为的批评,雷刚悔恨不已。危急关头,柯湘沉着冷静,带尖刀班雨夜奇兵营救...... 本片根据20世纪60年代同名话剧改编。
现代京剧《杜鹃山》的风风雨雨:杨春霞、马永安主演的《杜鹃山》,虽在所谓“八个样板戏”之后问世,但称得上是现代京剧中的一出“骨子老戏”。它诞生于1963年,最初由宁夏京剧团移植于同名评剧。
宁夏京剧团远在西北,但主要演员出自北京(原总政京剧团),也是名角荟萃。1963年春天,该团赴东北巡演期间,观摩了沈阳评剧院根据同名话剧改编的《杜鹃山》,为其内容的传奇色彩所动,觉得更适于用京剧艺术表现。同时,《杜鹃山》也引起北京京剧团的兴趣,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裘盛戎、赵燕侠挂帅出征,隆重推出《杜鹃山》。“四大须生”之一的京剧泰斗马连良,在剧中配演“郑老万”一角,以绿叶扶红花,可见其阵容强大。
1964年,全国第一届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在北京举行,两个《杜鹃山》一起参加,双双引起轰动。相比之下,有过军旅历练的李鸣盛、李丽芳,演出带来一股刚劲朴实之风,似乎更得好评,裘盛戎就由衷称赞李鸣盛比他演得棒许多。***总理观看了宁夏京剧团的演出,给予高度评价。会演结束不久,***指示长春电影制片厂派员赴宁夏,将《杜鹃山》搬上银幕。
转眼碰到“**”,《杜鹃山》停演。1968年左右,北京京剧团《沙家浜》的编剧汪曾祺接到指令:脱离原话剧改编《杜鹃山》,由此出现了一个《杜撰山》,后觉不妥又改名《杜泉山》。
《杜泉山》仍由裘盛戎主演,他精心设计了主要唱段,遗憾的是这一稿未获通过,裘盛戎自此失去登台的机会,不久饮恨去世。恰在这一期间,上海的王树元(原话剧编剧)、黎中城(后任上海京剧院院长)也在改编《杜泉山》。于是,中央有关部门决定京沪**,成立了由王树元、黎中城、汪曾祺、杨毓敏4人组成的创作组,在汪曾祺的《杜泉山》上**整理。
1970年,剧本定稿,恢复《杜鹃山》剧名,但主要人物贺湘、乌豆、温七九子更名为柯湘、雷刚、温其久。随后多方遴选演员,主演基本敲定,唯柯湘一角久悬不决。
农民**军向**人民**的蜕变 很棒
三突出非常明显,毒蛇胆和他的部下几乎是猫着腰演完整出戏,尤其以春催杜鹃这场戏最为突出,杨春霞的造型和唱腔非常经典。有一段家住安源的唱段是样板戏里少有的抒情唱段,还有一段乱云飞也不错
样板戏。呵呵。人是机械。呵呵呵呵。
如果说我国六七十年代拍摄的动画片是国产动画的巅峰,那样板戏为什么不能被认定成京剧的巅峰呢?世界级的编曲,叙事和节奏都对味,这样的改变在当时肯定特别朋克吧(**对戏曲的理解太深了),又是一件特别细思极恐的事,如果“现代京剧”(样板戏)能够发展下去,中国戏曲行业会是另一副光景,甚至国产电影也不一定是我们看到的这样。
撇开意识形态,样板戏在京剧现代化实践上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的。《家住安源》《****》脍炙人口(想起**给**题诗:乱去飞渡仍从容)。小时候非常喜欢看,特别是武戏。PS:那时的杨春霞在少年的心中是**级的人物,也因此《杜鹃山》成为我最喜爱的一部样板戏。(补记)
寒假无聊翻电视时看了一部分,感觉还是可以一看的。
目前听过的所有样板戏里在声腔和音乐方面最具艺术性的一部,不但保留了传统戏的特点,还吸收了大量民歌、地方戏甚至美声的演唱方法,别具一格。杨春霞当时的表演真是丝丝入扣,有板有眼。
除了唱念做打,這部的佈景和劇情結構也非常亮眼好看。唏噓的是看到「我看學文化,並不十分難。一天認它五個字,十天就是一個排;認它一個月,就是一個連;認它半年,就是一個團;認它一二年,我就能當司令啦!」一段,非常感慨,想起可愛的方志敏同志當年就是這樣談學習的。
吓人。。。太尴尬了。。。即便戏曲改革上有探索,念白押韵,与唱念做打协调。也实在欣赏不来。
党代表不愧为党代表,literally 眼睛都不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