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妇失踪记原名:The Lady Vanishes,又名失踪的女人、贵妇失踪案、失踪的贵妇
正要赶往伦敦完婚的凯莉(Margaret Lockwood)因雪崩被困在山下的小旅馆里,偶遇摄影记者康德(Michael Redgrave),两个人因小事发生争执,第二天大家各自赶路,却登上了同一列火车。 在车上凯莉与一名老妇人佛洛伊(Dame May Whitty)结伴,彼此照料。然而凯莉因头部被撞,恍惚中沉沉睡去,待她醒来,老妇人不见了。四处寻找佛洛伊,却不见她的踪影,凯莉只好报警。出乎意料的是同车厢的每个人都说没见过什么老妇人,陷入困惑的凯莉再次遇到康德。康德相信凯莉,也感到事有蹊跷,两人渐渐和好,一起展开了调查。
一开始以为是爱**,没想到变成了推理片,推理推理着,又变成了动作片,一通噼里啪啦枪战之后,又变成了谍战片!!!你以为谍战片就完了吧,其实它还是个爱**!!!哎希区柯克最后那个拿着还有一颗****的军人是怎么给解决掉的你怎么也不说一声啊!!!
1.希区柯克即将前往好莱坞前的倒数第二部英国电影,喜剧、悬疑、谍战惊悚与政治讽喻水**融,煞是好看。2.将火车空间利用到了极致,并被后世屡屡效仿(如汽笛掩盖话语、车窗划字、过道行走与窥探、翻窗爬到隔壁、行李车厢缠斗、道岔转向等)。3.前段喜剧尴尬美学,片中则拿精神分析开刷(一如Froy之名与不断以科学之名强行将一切解释成女主的大脑-心理问题),尾段枪战略潦草。4.只为明哲保身而说谎的大部分局外人、只关心板球比赛并倒光咖啡糖块模拟解说的两男、搞外遇又坚持举白旗的蠢货等角色均暗讽英国的绥靖政策。5.大变活人的箱子旋转门与逃脱用的活板门+礼帽中围观的兔子,被缠成木乃伊的“病人”。6.掐脖手和作为麦高芬的旋律暗语。7.又见希胖的无辜卷入阴谋之人母题。8.节约成本的特效拍法:远景为微缩模型,窗外景致为背景投影。(8.3/10)
结尾的枪战片跟开玩笑一样,不过考虑到那是1938年,就忍了。希区柯克女郎永远都那么美。这是为数不多的政治爱国主义教育片吧,但仍可以拍得饶有兴趣,想想那时候我们在干些什么。
挺扯淡的一个片子,但是挺***,而且很喜剧,车厢里面的动物实在太可爱了。这个时候的希区柯克味道还没有那么浓。但是政治讽刺很强。
24分54秒时就已经伸出的双手,却要等你看完全片才能明白其中的含义。以嘈杂(多语言)旅店开场,交代了各主要人物性格,在火车上故布疑阵、悬念贯彻始终,将政治阴谋和平常生活完美融合,以喜剧化的表演和**安排、展示了一种令人害怕的图景。拍于二战(欧洲**)还未爆发时,其预见性令人惊讶。
这一对太萌了,说是我最喜欢的希区柯克CP也不为过:你打架的时候我上去咬对手,你当福尔摩斯我来当华生,历经艰险终于见到周四就要和他结婚的未婚夫,却怎么也不能和你分别,Gilbert,you heartless,callous,selfish,swollen-headed beast!
《贵妇失踪记》里真正的麦高芬是其中的心理学因素,“弗罗伊”太太的失踪实在无法不被看作希胖对心理分析鼻祖的善意嘲弄。影片在中段极力在心理学方向进行暗示,即将结婚的女儿绝望般地寻找着母亲。后段电影倏忽演变为政治色彩浓郁的惊险片,**元素都极尽过火,结果枪战戏反倒文明得好像君子间的决斗。英国人对于这片的偏爱大概缘于影片里的英式幽默,拿自己国家开了涮之余,倒也没真的伤了和气,到了****还是同仇敌忾地一致对外。自我批判得如此不彻底,难怪本国观众会喜欢。
Yes, you heartless, callous, selfish, swollen headed beast. -->你这杀千刀的!
轻喜剧类型的悬疑,哪怕紧要关节处,也不失愉悦轻松。但整体**背景却给人焦虑和危机感。**分割的典范:前头三分之一伏笔部分从容不迫,才能到失踪案后的三分之二部分令人屏息,节奏感和比例感绝佳。
谍战+欢喜冤家,悬念的设置上很是出色;对于二战**德国的影射不言而喻;最喜欢的是那丝轻喜剧的味道,很好的消解了题材中的紧张感;当然不能忘了结尾枪战中那个手掌中枪毫无影响的铁血老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