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故乡的死寂举行一个良辰吉日又名I Give an Auspicious Occasion for My Country Dead
几个老年、中年“留土者”,他们的人生被浓缩在“环境场景的精神分泌”,散发出面无血色的一片死寂,如“一个麻风村的自言自语”。作者擎火燃烧故乡征用地上一棵即将被**戕伐的老棬子树,召唤自由古典精神:自由古典/燃烧吧你加冕你/然后血气方刚的倒***者擎火燃烧山顶梍角树上供挂的猪脚及山路边捡来的解放鞋:审判“蒙昧闭路里的自我奴役”。
被在田野里的那个镜头感动的一塌糊涂
【第二届**视*纪录片**参赛作品】展现死寂的小村现状的纪录片。用大量无声音的空镜头来展现这种死寂感。个人不太喜欢这种设定,更喜欢片头两位老人满口脏话的抱怨与回忆。两星半
形式感和气韵远高于内核阐述的印象表现主义纪录片。
沈洁的纪录片貌似简单,却有着死硬的艺术范,但是,我并不喜欢他的表达方式——沈洁的“艺术范”,也就是他的表达方式。沈洁是独特的,个性的,只是,不是我的菜。影片的片名起得特别好。
诗人对故乡的书写。极个人化,整个村庄是行为艺术的舞台。我只能理解到这里了。
好长的镜头,形式化得我都觉得空了
没看懂,过分注重形式,没有故事,人物形象不突出,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衔接,感觉像拼凑,没有节奏感。
喜欢这种厚重,与叙事的不拘泥,要学习,担心自己的剪**变得模式化及无趣。
极富个人主义的作者式纪录片,充满对荒谬现实的叩问和反思。在流行文化和消费主义盛行的当下,导演以严肃沉闷的影调给麻木中的世人当头一棒。导演的参与像一场行为艺术表演,别有意味,值得思忖。
在北大看的一部纪录片,说实话并不喜欢这种不怎么裁剪,冗长随意,表现乡村极端贫穷、落后,与大众生活对照形成奇观景象的纪录片,形式与概念化色彩偏重。始终觉得纪录片不是如实照搬,也需要安排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