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没之岛原名:沈沒之島,又名Taivalu。2010年纪录片类型片,创作于中国台湾地区,具有汉语普通话语言版本。由黄信尧执导,集众多位黄信尧等著名实力派明星加盟。于2010-11-13(中国台湾)公映。
《沉没之岛》影片一开始,观眾便跟随导演的旁白,一边反省台湾的水患风灾,一边走访位於遥远南***上、五十年后将要沉没的小小**「吐瓦鲁」。黄信尧坦言,当初看了太多「救救吐瓦鲁!」的资讯和媒体报导,以為吐瓦鲁是一个很妻惨的国家,但去到当地之后,才发现并不是想像中的那麼一回事。这个矛盾、充满衝突和自省的过程在影片中展露无遗,镜头在台湾、吐瓦鲁两地之间来回跳跃,碰撞出许多迷人且丰富的意义,也透过导演亲口述说的台语旁白,產生一种切身的说*力,而透过吐瓦鲁这面借镜所看见的台湾,则显得更加燥热难耐、伤痕累累。此外,影片更少见地触及纪录片工作者的姿态与位置,在风光明媚的风景、动人欢愉的歌声之外,又带领观眾**更深一层的省思。
在面對面的訪談中 黃導演說 為什麼叫沈沒之島 因為很久以前中國有一個小部落 部落首領叫沈沒(mei) 因為戰爭 這個部落分崩離析 存活著的子孫跑到一個島上 因為他們的祖先叫沈沒(mei),於是將這個島命名為沈沒之島 過了幾秒 黃導演說 當然 這些我都是騙你的
自八八風災串到海平面上升,從臺灣一路拍到吐瓦魯,題材相當特殊,但餘韻是什麼?臺灣與吐瓦魯兩方對照像是導演的自我對話式人類學探索,到最後環境的控訴沒了,真相的追問沒了,悲慘反而被荒誕淡化。
很喜欢,很有趣。导演很有观众缘,可以考虑转行~
2024-11-11重看。是充满了台式自嘲自娱和自我审视的角度。的确到吐瓦鲁(大陆称图瓦卢)来去取证海平面上升是没看到太多的证据,但是对于吐瓦鲁是由何导致的沉没,也提及到环境污染的因素。由此联系到电影人对台湾本土的担忧,看似是嘲讽,但心理的关切是真实的。
「沈沒」的意義浩大,其他國家過度開發的下場是-將**地使一個美麗的原始國土沈沒了,然而在以救贖者姿態呼籲世人可憐它,破綻百出如台灣政府只會以簡陋障眼法對付生態變遷。導演不斷地在反思自省身為紀錄片工作者的工作內容與環境保護的衝突。
当自己的问题大到不能解决的时候,去看看别人的问题,总是比较轻松的。黄信尧跑到杜瓦鲁,是一次吃饱了撑的关注与逃避,也是一个巨大的隐喻——在调侃式的旁白中,黄信尧其实悲伤又无奈地注视着生他养他的台湾岛。
2011/12/24府中15。導演藉幽默的台語旁白揶揄政府,暗批種種現象。訪問tuvalu的人民並無太多深刻觀點,反而是台灣的人事物特別有感觸。片名用沈沒之島帶出另一種價值觀,在電影也曾一度解釋這個誤以為tavalu情況嚴重,而必須去搶救的荒謬行為,座談會中有一個人提出「省媒(碳)」的有趣觀點,值得紀錄
“因为自己的问题太大,所以去关心别人的问题。”导演幽默地剖白自己来Taivalu的意图,反思台湾、日本年轻人热情洋溢的志愿者工作,责问台湾防风防淹的砸钱策略。强烈的个人风格,“无意义”地把镜头停留在海滩边玩垃圾罐头的孩子身上,仿佛最没有政治诉求,又处处都是政治反思。@NYU导演来访
吐瓦鲁观光旅游宣传佳片 词儿幽默 一改纪录片的沉闷无聊
片名本身就饶有趣味。导演一直念shenmei,我才发现是沈没,而并非沉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