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兰之歌原名:Song of Ceylon,1937年纪录片、短片类型片,创作于英国地区,具有英语语言版本。由Basil Wright执导,于1937-08-15公映。
许多的评论者,对于这部结构略显复杂的影片,仅仅给予「浪漫」及「诗意」的表面评价,我想未免失之公允。事实上,从这部片子的结构方式,便窥见些许导演关注的焦点。若将第一段视为铺陈的开端,第三段作为整部片子的转折点,此时,第二段与第四段的并置,并清楚的凸显出了一个原始文化面对变迁时的心灵诉求。犹有甚者,第四段的开端出现了一个从巨大佛像顶端俯视庶民祈求的的画面,这是全片之中唯一的一个俯视镜头,并且是紧接在一段机械劳动之后出现,再再凸显出了一种面对文明入侵的,无声的喧哗。片尾,结束在声声催的鼓声与一连串持续的低*,涌现一股极为深层的反思。
为锡兰茶叶委员会制作,简单的涉及茶叶贸易,表现过去与现在的文化之美。影像与密集的声轨(配乐、叙境声、录制后的民调)暗示现代商业对社会的侵犯。
世间所难得者唯趣。。那些业已不存在的古老生产方式、信仰形式太酷了,或许是音乐舞蹈创作的极佳源泉。。virgin island那段关于训练未成年人的很有意思,没准也能做出个萨摩亚什么的。。
(声音叽里咕噜的) 原来纪录片也可以有剧情 感受到柏林城市交响乐那味儿了
约翰·格里尔逊**下 英国纪录电影运动时期 因声音的创造性运用而备受大家推崇的纪录片之一。从构图和光影等美学角度来看, 影片也极其优美且富有形式感。“**尔·瑞特编导的这部雄心勃勃的影片, 记录了锡兰 (今斯里兰卡) 僧伽罗族人的文化生活和宗教习俗以及先进的工业文明对他们的生活和习俗的影响。 1.叙事 2.声音的创造性运用 3.诗意化的旁白和谐的画面 4.
GPO小组最早的几部之一,有点诗化民族志的味道,有些画面构图和光影设计非常抽象,也算是继承了柏林城市交响的传统。叙述的主线也是蛮明显的,就是原始社会面对外来的机遇开始了商业贸易(充满槽点)尤其是把现代轮船交通和通信(电报线)交替剪辑以突出现代性巨变。这种巨变在最后一个段落又重新落脚到以大佛为核心意象的土著**信仰上(前景大佛和后景渺小的路人 商业之神/殖民就像是新神对旧神的一种重生?)。不同于Drifters这部是有声电影,虽然收的声音很差。看的版本是录像带转录,画质实在太烂了,有机会得重看一下胶片的。另外有个大佛双手交叉胸前,面对下面献贡品的(半*)人好像非常不屑的样子哈哈哈。最后通过鼓点、旋转舞蹈和旋转摄影机做结,回到片头的某种热带植物叶子形成一个对称结构,以商业剥削为核心展开
政府与企业纪录片:茶叶贸易和锡兰文化
影片设计感太强了,形式远大于内容,四个章节,小说章回体体裁、散文解说、诗歌的电影语言,构成从自然到工业再回归自然的复调。重视节奏,舞蹈、同期声、画内外音乐,运动镜头和人物舞蹈或动作,统一构成节奏(太*繁了看的累)。多仰拍只在第四章以佛的视角出现明显俯拍,突出对人的佛性精神的崇尚,运动镜头很灵动诗意,尤其是自然景物的抓拍,创造了诗意情景,善于利用前景构图,有一些不错的景深镜头。 多机位多角度拍摄,交叉重复蒙太奇,多声轨…被那个**的纪录片工作者的精巧设计和构思惊住,感觉可能也是以前胶片贵,所以按构思去执行的强制力非常强,但也使得影片比较呆板,主观性过强,也不太考虑观众的观感…
对前工业文明生活轻快的怀恋,隐隐约约还有对工业文明对其的侵蚀表述,总的来说还是柔美的诗意
分为The Buddha/The Virgin Island/The Voice of Commerce/The Apparel of A God四个部分。Sound and Voice单元,参考阅读Guynn [The Art of National Proj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