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与国原名:少年*小趙,又名A Young Patriot
介紹紀錄片先說「故事」?不,是平遙愛國少年的真實人生。一開始他為釣魚台**吶喊,聽說бч的清場是「勸退」的,家窮考大學要問親戚借錢,壓力大酒後灑男兒淚,終於考進民族大學學習反美帝。牛頓說世間有引力也有反引力,大學生活還是有自由思考空間,到彝族當15 天山區小老師教導共產主義好,大地經驗開闊眼界,當初當兵衛國的想法不是必然,課本的歷史未必是真。杜海濱(《鐵路沿線》,26 屆)用五年時間踟踟躕躕跟着這名90 後,鏡頭關切而不介入,見證時代成長。
真的非常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或者说对于像我一样的大陆学生来说,从片子中得到的东西比boyhood要多。
尽管导演在回答我的问题时强调他并没有刻意忽略与主人公“爱国观”不同的群体,但从成片来看,这个观点和人群确实是缺失的。这一方面让小赵的心态转变缺乏说*力、也容易让人觉得少年群体都如小赵般“爱国”…尤其是俺们港村儿的观众…
从一种**到另一种**,从热血到妥协,我们只看到一百八十度的转变,但没有看到中间的过程。
2015香港**电影节首映,刚刚获得电影节组委会特别奖。杜海滨镜头下的小赵真**,所以他的理想、爱国主义不恐怖、不扭曲,即便观念相异却不排斥,甚至会因为真实而喜欢上小赵这个人。随着成长小赵也在改变在调整,但天生的坦然和勇敢应该会助他做成一些事。非常好看,****。
#HKIFF#准确的中国版90代“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但告别理想之后除了犬儒还有别的选择吗。完场后看到旁边的香港大叔在偷偷抹眼泪。问答环节变得深沉但仍旧质朴的小赵一句“安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赢得阵阵掌声。
小镇生长、爱国教育、军人理想、大学启蒙、凉山支教、对抗拆迁、长辈离世,种种体验都是大部分香港人不会有的经历,可片子只能在香港上映,太可惜。提问环节,我说“作为观众,我们可以对片子提出看法,但都没资格评论小赵本身,请他不要有压力”结束之后,和小赵谈了一会儿,他跟我说谢谢,愉快的夜晚
A young man's journey - not uncommon
感觉素材不够,能用上的都往里放。对于中国观众来说,并没有新鲜的东西。
目的性忒强。后半部分小赵重新变成了人而非左或者右的意识形态符号,让片子变的有意思的了许多。音乐使用的太差了,每次衬托情绪的音乐一起就会出戏。纪录片使用配乐在我看来只有干扰的作用。
纪录片 中国电影 杜海濱 沉重, 特別是小趙的爺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