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的大儒
顾炎武上过**、下过**、做过密探、甚至杀过人。他还经过商、垦过荒,后半生游历中国,无家可归。很多年之后,他被后人尊为一代大儒。很多的人,即使对他并不了解,也对他说过的一句话耳熟能详,那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纪录片拍的不够好,废话太多,顾炎武的主张和著作没讲清楚,音乐和摄影反而很好。 顾炎武的一生可以说是潦倒却传奇,前半生用实际行动试图救亡图存,后半生在认清现实之后选择用精神和知识造福中华民族,激励一个个力挽狂澜者。说来悲壮
电视里面叫“大儒顾炎武”,豆瓣叫这个名字,核实导演和编剧后发现是同一部,还可以吧,讲了他的一生,但具体成就,著作内容简介或现实意义讲解不多
1613年出生于千灯顾氏大家,14岁考中秀才,27岁放弃科考,明末清初参加**军,失败后踏上**之路,1654年南明势力三次北上展开**,44岁心灰意冷回到家乡被仆人告发,钱谦益欲替洗脱罪名被拒投入大牢,六个月后获释。1657年抵达即墨投访黄培,进驻康成书院,追寻东汉郑玄足迹,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思想。1668年在北京报国寺牵扯进黄培诗案的案件,半年牢狱后保全田地为经济**,专注于著书立作。行走3万余里,勘察20个省90多个县,1682年在山西曲沃辞世。第一次**战争后与**接轨,开始关注顾炎武的主张,思想成为潮流方向,影响了一系列开眼看世界的人,推动社会改革。1843年保国寺修建顾炎武祠堂。
才自广博志自高 生于末世运偏消 亲朋*送江边望 千里故乡归梦遥
山西曲沃,流浪大儒之歸宿。(另外有一部《大儒顧炎武》,同樣的影像素材,不同的剪輯編排和解說詞,完成度及質量更好一些,豆瓣上無條目)
颠沛流离的一生。纪录片拍得不算好,但除了顾炎武本人的著作外,史料太少。反清复明时期,江浙还因为剪发是忤逆不孝**。 【笔记】顾炎武追求的是文明的传承,是忠于文化、忠于民族。他放弃仕途,试图反清复明,半生隐世漂泊,到46岁践行大儒之道:一是受郑康成开办书院的影响,要在变乱和困难中阻遏文明的断绝,“人文天下”;二是他**自主,乃至辗转漂泊期间因涉“反清复明”案入狱自行翻案,拒绝好友李因笃的经济帮助,在北方度过后半生至死未归乡;三是他肯定人追求私利正当,但拒绝以学术为自己谋求私利。 道光年间,顾炎武经世致用的思想得到推崇,著作《日之录》等重民务本、传承文明的思想影响后世大家。1915年,“二十一条”签订,梁启超在《痛定罪言》**“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