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长:102分钟
上映时间:2019-06-06(德国)
类型: 纪录片
语言:英语 / 韩语
地区:挪威 / 德国
导演: Tommy Gulliksen
演员: Morten Traavik
更新时间: 01-10 18:51
资源状态: 可播放
简介:由挪威与德国共同制片的纪录片《艺术之战》中,七名西方艺术家应挪威**家莫滕•特拉**(MortenTraavik)的邀请前往韩国邻国首都并与当地艺术创作者对话,这一大胆举动屡次险些因政府组织的集权主义日常生活而遭中断,尽……更多>>
艺术之战原名:War of Art,
由挪威与德国共同制片的纪录片《艺术之战》中,七名西方艺术家应挪威**家莫滕•特拉**(Morten Traavik)的邀请前往韩国邻国首都并与当地艺术创作者对话,这一大胆举动屡次险些因政府组织的集权主义日常生活而遭中断,尽管文化交流的初衷不可避免地引向文化碰撞的灾难,该项目依然幽默地捕捉到双方在艺术、文化和主观性方面的分歧,同时也对**的西方文化理解方式提出质疑。影片的结论充满矛盾:一方面观众成为某种新开端的见证者,另一方面,朝方和外界的这种受控制的互动的愿望固然真实,但相互作用也意味着受到影响,而这显然不可能。(小易甫字幕组)
开头就有很大***味道 我才不上当 但接受一些表达
一场**与各国艺术家的交流**,一场先锋艺术与propaganda的对抗与交流。英法德中艺术家被**同行接待,从第一天下车就充满张力,外国艺术家是囚车里的摆设,naughty is forbidden. 中国摄影师令我和同伴都很尴尬,因为他对****应对外宾策略的熟稔证明了我们的官僚系统是多么相似。本来很生气,但是后来又觉得他确实是一个典型的中国艺术家。
其实我还挺认同艺术家们的观点的,为什么人们只愿意承认自己认为是正确的东西呢?这个世界上的艺术形式这么多,且没有对与错之分,为什么不愿意包容更多的艺术形式呢?不仅仅是艺术,人们被禁锢的思想也如是。
西方艺术家的一次对**的艺术交流之旅,普通**人的镜头并不多,应该是受控的吧,可以理解。
去过丹东两次,看着一江之隔的**人,每次都有十分强烈的冲动进**,但想到会为大***提供外汇,又强忍住了。
我有一些不必要的气愤,在看到一个艰难生存的国家,一群诚恳的人民在**中**地寻求一些来自艺术的*藉,用尊严和体面的方式选择“交换”艺术。而挪威导演手中握着他的牌:艺术家们。他要玩游戏,制造矛盾和误解,引导一部纪录片的走向,他带着来自西方的自大和虚伪。 但同时他也毫不掩饰自己的这种虚伪,毫无保留的曝光与镜头前,接收来自观众的鄙夷和质询。
艺术家追求自由创作的天性遇上**的**封闭所产生的碰撞还挺有意思的,不过片子拍得比较浅,基本是点到即止
看完想评四分,虽然表面肤浅但是去做这件事本身就很难且需要勇气。听完导演回答只想给一分,最终两分送给纪录片里的挪威德国**英国中国(出现顺序排列)的五位充满人格魅力的艺术家。导演的问答环节的回答凸显了他的自大以及无知。有人问到他有没有尝试去找**的underground艺术家,导演说在片中正式访问的情况下没法去找,并且说他认为肯定没有。他对于文化交流的刻板态度决定了本片并不会达到目的,或者说他并没有想要达成目的。其中记忆深刻的是唯一的女艺术家和中国摄影师其实都和**青年有过较为私人的交谈,个人认为是本片亮点,并且**人对祖国的自豪以及幸福感也令人印象深刻,可惜在片中并没有进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