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冲击原名:未來的衝擊,又名Future Shock
「太快来临」的未来,将使个人沦入比异乡人更惶惑的境遇。未来的社会将充满选择过多的『不自由』」。 1970年,托弗勒出版《未来的冲击》预言未来社会的震荡。时空转移下的高雄,似乎也在迷惘中经历现代与未来的焦灼,导演将书中理论与过往记忆交揉重塑,回顾「来自过去的未来」,以梦境形式带领观众探讨未来学,反思当下,寄托「昨是今非」的体悟。
嘛⋯⋯現在的腦袋組成吃不下這種氣息
怎麼說,當一派自稱藝術錄影影像搬上大銀幕與觀眾一起看,總覺得來錯地方了。他的歸屬應該是在藝術館等場地方放映。短片改編自Alvin Toffler的1970年的書本Future Shock。短片衹是在用V.O.復讀書本上的文字,影像上用花俏的MV般的拍攝手法呈現而已。
#2021金穗-實驗片No.4:托佛勒原著的影像化,是很工整的論文電影。先回到過去營造特攝片的粗糲復古感,再在那個時間點看向未來,只能說是一個非常「騎臉」的表現方式惹。這就要說在高雄拍確實是台灣最適合的城市了,不能是台北,也不能是彰化嘉義,更不會是花東,只能是駁二鐵道和果貿國宅,其實這是一種很集體主義敘事下的遺留產物,靠近前蘇的超現實主義建築風潮、甚至靠近法國的情境主義視覺?我不知道,這是僅從影像質感上來穿鑿附會的親緣感。///// 2021金穗奖-评审团特别奖、最佳摄影
(Giloo線上… 無法體會裝置or大銀幕的觀感… 導演的re-shooting概念,英文旁白唸出FutureShock句摘(+編導杜撰了一些?),“未來人”發現1970著作(1972被翻成中文),好奇當時人們如何精準預測未來(其實2020s我們也被這本書擊中,書中即當下∶加速社會,快節奏,用後即棄…) 高雄取景,十大建設的遺留[?]工業建築,確實有一種荒廢的未來感… 運鏡/配色/旁白碰撞出的荒誕,莫名聯想到WesAnderson… 從2019短片延伸至2023長片(預告),最明顯的是從“未來人生活群像”變成“最後一個人類”,增加了女性主角視點。片中的''神秘男人''又讓人直覺聯想到那部超級知名的(女性精神分析)實驗片《午後的迷惘》… (又可以再延伸至導演2020年的短片《女性的復仇》…)
【2021金穗影展】这片我真的来不动
企喺一個書作已為過去式嘅未來感受過去的未來式,高雄嘅都市紋理喺視覺感官上幾適切#11009
2022蘇匯宇《托弗勒1972》個展後補看
改編自《未來衝擊》,把高雄的場景運用的淋漓盡致(畢竟拿了高雄拍的錢),但這種高概念的作品我在看的當下腦中真的一片空白,只能認真的比較那對雙胞胎的髮際線是否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