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歌手庞麦郎
2018年9月我因为一个特别的机会认识了庞麦郎,一个四年前因为一首歌爆红**的歌手。在五年后的今天,面对平淡的生活,对未来迷茫的庞麦郎吸引了我。片名叫做《流行歌手庞麦郎》,这里的“流行歌手”一词来自庞麦郎自己的陈述,我们带着好奇的心在庞麦郎的老家“加什比克”生活了一段时间。 在经过一次意外爆红,五年之后,生活还在继续,但他很快就被遗忘了。面对平淡的生活,对未来的迷茫,在经历了巨大变革后的无所适从,对现实的无力,对自己偏执追求的坚持,他将以什么姿态被大众接受?
边缘影像。不足之处在于拍摄者与被摄者之间无法磨合与融入(在城市部分还好,农村部分明显看得出隔阂所在,这应该源于两者身份的差异),但是,像周浩的《龙哥》就是在此问题上的典范,**与新闻记者的关系早已消解掉了,熔构成了平等的友好关系。可能说在此是纪录片客观性体系,但在这种无法剔除拍摄者的情况下,恰当引入主观因素会更有利于客观性的形成。另外,庞麦郎的英文名、给自己家乡起的英文名等等都足以看出中国农村结构体所发散出的社会特征,而音乐人的身份,又可对应到前两年的一部台湾纪录片《台北抽搐》当中的黄大旺,两者都在做着超越**的音乐,用音乐来填补个体内心的伤痕反馈。
第一次看生活当中没有任何炒作的庞麦郎。这个人太特别了,活在矛盾之中,对于自己的作品非常有自信,甚至认为自己的风格超越了**,可是一到台上就越来越自卑,台下观众不多,可能当中还有人在嘲笑,他唱歌也不在调上,永远卡不准伴奏,尽管如此他还是希望如果有条件的话一辈子做音乐。我还挺喜欢他的作词的,可以感觉到他有一种非常纯粹的看待生活的角度,然后不去考虑任何有可能阻碍到他思路的杂念,仅凭自己的一腔热血把它写下来。听到今天这个消息以后或许他值得我们一些些难过,毕竟他是曾经的**印记,如今这个境遇也可能就是时间给他的**。
很开心,那天你和我讲,你导演的第一个作品,有了豆瓣词条。加油。
《我的滑板鞋》火的时候,我没有留意到。《惊惶庞麦郎》爆的时候,我也没有留意到。对庞麦郎,我后知后觉。虚拟的血统、虚构的地名、虚空的名人,一个踌躇满志的农村青年,试图以真实和狂妄构筑自己的**流量,却遭遇了没心没肺的吃瓜群众,他们消费他的真实,嘲弄他的狂妄,却鲜有付出真金白银的支援。如果他从来没有“成功”过,没有拥抱过刺目的光带来的眩晕,他的“才华”和“意志”很可能被消磨掉,彻底沦为普通青年,而不是蜕变成***患者。
其实他只是喜欢唱卡拉**和写诗而已。
临睡前看到**镜推了这部。片子本身不怎么出彩,无论画面还是剪辑还是内容探索,但看完后真的心被堵住了,一下突然想哭,人生、目标、梦想,抬起头来看看前方,放缓脚步关照内心,是怎样要怎样能怎样会怎样,唉...
怎么不去livehouse**拍一拍那个说“我们都喜欢你”的人
他是一个像“小武”一样的人,他是一个你未能见到真人通过歌曲就能联想到脸孔的人,一个像三表的人
3.5 看评论,有人让他不要再浪费自己的生命。确实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选择和风车决斗到底是不是在浪费生命呢?做一个没完没了的梦到底是不是浪费生命呢?低头耷脑的去获得一些唾手可得的东西就不是在浪费生命了吗?
似乎,庞麦郎并不属于音乐,他没有才华又自成宇宙,妄图让整个世界接受他。这巨大的撕裂只能带来无尽的孤独和悲剧性。不过,看他的故事,很感动,很不忍,又很羞愧,他将人生活成了一场虚幻的梦,可更多人,连这梦都不敢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