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海洋的一千零一次尝试原名:One Thousand and One Attempts to Be an Ocean,又名One Thousand and One Attempts to Be an Ocean
王裕言新作运用****视*构建抽象叙事,导演2019年的作品《所有动作都应**风》曾入围第三届北京**短片联展。
随手拾得奇迹。@Tampere Film Festival 2021
#71st Berlinale# 短片竞赛。found footgae拼贴玩得飞起,音轨做得都有点鬼畜了……可能去鹿特丹更适合一点(不过柏林这种片子也不少是真的……)。
大自然的力量和人类的力量,通过**物质表现出海洋的形态?卡机一般不断重复的旁白,太适合在美术馆放的实验电影,要找这些海量上百的素材真不容易!近几天看的国内青年导演短片作品中唯一五星,可能我喜欢实验短片吧,其实差评也说得对:没有能力在素材之间创造新的综合。
喜欢!本届Allers-retours影展最喜欢的影像了,觉得有意思。我果然还是喜欢当代艺术的
So contemporary art bullshit ...
这瞠目结舌的素材量,向剪辑师致敬
执行**。从个b站水平混剪慢慢变成个有思路有脉络有编排的found footage collage。主要是海洋-**数据库这一形象的联系,底下还有机械与自然的对比,还有对**流动材质的捕捉。片尾一系列的微观与宏观景象的对冲看得很有趣。
依靠运动、形态与材质的相似性组接大量互联网图像,泼洒、水珠、凝聚、流动、挤压、绞合、潮汐、曲线、微观有机物、无机、盖亚,在未能连缀而令人沮丧和气恼的**中持续推进,始于海洋,终于海洋。将那些**的、解压的、猎奇的、奇观等等诸多甜美的数字表象汇聚,试图挖掘和理解并屡屡受挫,最终止步于对色彩形状运动的上瘾式浏览、快餐式消费,这是我们在互联网图像海洋中的生存境况。问题在于,仅仅对**快餐编撰整合(而并无批判话语),其生产出来的影像是否只是提供了这一浅层消费的另一途径?生存于意义**之中的我们,是否拥有另一种理解力,令我们在图像的海浪中游刃有余,同时生发出**的忤逆、激进的反抗和新的价值,就如史德耶尔所致力于指出的?
[4---]人潮涌动是海洋,翻涌也是海洋,璀璨星河是海洋,霓虹闪烁也该是海洋,信息更应如此。大量的素材拼接,我有好奇,每个素材链接的顺序是随机还是有意为之,但是还是更倾向与随机。素材的拼接算不算电影我不好说,但至少这部观感上是灵光乍现的,就像我看阿彼察邦拍雨夜芭蕉,平凡的场景但是也只有他捕捉到了神韵,一下子就能把我带去一个泰国的夏夜
像学美术时发散性思维练习,找到一些结构的、材质的、运动模式上的共性。有启发性的,有趣的,希望看到的。/BISFF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