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原名:詩,又名Elegies
这个片子是Ann看完海水变蓝以后突然说起想要拍的(比海水变蓝好看多啦),行**之快执行力之强真是让人佩*。最后呈现的效果比预期好很多,Ann的出镜是非常重要的加分项。
黃燦然部分有趣,但沒想到60歲隱居也能找個看起來比女兒還小的文學夢女青年供養自己,廖偉棠是真的無聊+說教。「已逝詩人西西朗誦珍貴畫面」竟然是從島嶼寫作中擷取的確實把人無語到。
很中意廖伟棠这样的好爸爸哈哈哈,他在课堂上对辛波斯卡和布莱希特的解读也浅白易懂。**主义,鲜活的玫瑰**!黄灿然就太像豆瓣文艺男衰老后的油腻相了,然而还是会有年轻女孩上他的当😅
看过的感受:辛苦我了,好久没有听那么多男的讲话了……
散場後的梳士**道飄起小雨,我又要想起「共你淒風苦雨,共你披星戴月」 阿Ann說她dedicate to this **** 她真的做到了 // 展開說覺得喜歡的地方: 詩被讀出來才是完整的;黃廖二人各自的時代性和共同的地域性是有精讀意義的;阿Ann用自己的形式寫了「給城市的詩」把《黃金時代》當成一種形式的試驗其實也非常合理 熟悉的鰂魚涌街景 達明和鄧小突如起來的一起出現算是彩蛋吧 江逸天大概是等到出頭天了 不喜歡的地方大概還是主要在於太「男」了:) X生成功地沒有讓我對他改觀⋯ 但是阿Ann想做什麼做什麼!! (場外:永遠羨慕阿Ann和Margaret的友情TAT
其实没办法评分。私心来讲,且爱且敬的许鞍华终于把那对她自己来说等于残酷的文学梦想放到了最合适最聪明的位置 - 她的香港。因此许鞍华几十年年浸在茶餐厅裁缝档屋邨公园如骨如血的本地感知,终于和她梦寐以求的文学世界连了起来。《****》的遗憾得以弥补。只不过,对文学来讲,Ann始终是个捧着笔记本如履薄冰的好学生。她太小心、太听信了,这是不小的遗憾。可是这份小心和听信,是否又是对如今我城最好的答卷,我没有**。
“现在都是政治** 到国外 我是经济** 从香港到大陆” 真挚 真实!看许鞍华最想拍的题材看到泪目💧
這是一首香港人一起寫的杜伊諾哀歌。
#hkiff,记得之前许鞍华说她不会离开香港,她愿意做这个**的记录者,很敬佩她真的在坚持 (整个电影真的有点像在上Hong Kong studies 的专业课lecture哈哈哈
#hkiff47 結尾的對話,問Ann為什麼選了香港文學,她順其自然解釋因為詩一直給她以撫*,從小學開始。但她沒有解釋「香港」,因為她拍香港就是理所當然,好像不需要向任何人任何解釋。不斷有一些隱晦的片段被引出來。問黃燦然如何面對審查,拍在台港人給坐監友人寫信,抄了策蘭的詩;廖偉棠引用布萊希特那篇致後代。這是小島的壓抑日常。謝謝Ann拍撫*她的詩和詩人來撫*大家。(廖偉棠拍的照片裡出現趙已然的瞬間我淚目了,開頭有西西讀詩的片段也讓人鼻酸(最後:爹的為什麼男詩人這麼多,看不得中老年文藝男&年輕女孩這種畸形拍拖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