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她们原名:They/Them,又名TA们、伊们、Whistler Camp
一个背景设定在扭转治疗营地的LGBTQIA+赋权故事
奇差无比!差到质疑最初如何立项的地步。酷儿青少年禁闭矫正取向***的概念看似文本可探索度很高,复兴八十年代砍杀恐怖类型的旗号也打得响亮,但所有的LGBTQ+元素仅仅体现在演员阵容的多元和尴尬的空喊口号上,反而固化了恐同恐跨偏见。**动机之乏味空洞加上几乎儿戏般的零星血浆可以直接断言影片根本没有为性少数社**声的意思,而是肤浅地利用了顺直人群的刻板印象加以剥削嵌套在老朽的惊悚格式骨骸之上。剧本充斥着捡剩的陈词滥调,仿佛AI抓取关键字词仓促生成,每对展开恋爱或友谊剧情的角色也都透露出精心配平的人工感。老套和差劲的程度完全配不上豪华的主演名单,但一定要说的话许多年轻酷儿演员至少有了让更多观众从银幕上认识THEM的机会。不是Kevin Bacon的粉丝最好还是别看了。
有Theo Germaine在这里领衔,很容易觉得这更像一个适合Ryan Murphy执导的故事;当然电视化的呼应已经有《尖叫女王》,也就至多是将校园换成营地的一次懒惰。乍看新鲜或是从《被抹去的男孩》衍生出去的性别元素在开始不久后就仅剩外壳,察觉不了更多特别;**上的性感香艳抑或血腥四溢也似乎样样不沾,而变成很沉闷的进展与****的几个场景。当然在这之外,能看到“杀疯了”的培根(想念《****》!)和Anna或是给粉妈名曲重新注入灵魂也已足够,仍需要更好的打磨。
This is for straight people not LGBTQ+
虽然有话题所指,但也是归于剥削电影了,对LGBTQ青少年的呈现也有所偏差。开始唱粉妈歌的时候,真的很cringey
什么鬼,能不能不要念剧本?几乎是***级别的文本。关于顺直体系/性少数的描述刻板至极,反而更让人确信编导除了借用一堆“新概念”玩剥削片外根本不知道自己想拍什么。凯文贝肯出奇地像伊桑霍克,但还是太直了
【24/06 No.11】处在一种微妙的位置:有人觉得它固化刻板印象,也有人觉得不够砍杀…代表性要多有,整体就有多寡淡。片名的双关They Slash Them很难评,毕竟现在自然不能允许「埋葬你的少数」,恶**不可以是「TA们」。所以它忙着冒出**术语和文化,同时还要并不多少「内容预警」地浅尝辄止展示此种营地的残忍。这样的面面大观再要融合砍杀,前者无法让后者彻底剥削娱乐,甚至带着「机械降神」的点缀之嫌;后者则让前者的所有探讨表面,对只要有稍微了解的观众又一场盘点复习。肯定是支持同各类类型元素的融合,或许这是融合下的牺牲,但「当有能力站得更高的时候,也别忘了往更远的地方看一看」。
太棒了,没有酷儿青少年死亡(虽然有挺多恐同言论trigger warning),这个套路反转真的太好了,矫正治疗**,百合cp好甜,中间那段酷儿青少年们一起唱歌那段看得我真是泪流满面…this is the queer representation that we need tysm😭being queer does not only mean facing homophobia but its also abt queer joy 虽然我私心希望Angie能继续…以及预测将有一批恐**恶意满满地来看本片以为能看猎杀*****然后被反转的剧情气得破口大骂政治正确白左的捏
已经彻底厌恶这样美其名曰"diversity"却只能制造出一沓纸片人的口号电影了,除了能给少数群体提供工作机会之外真是一点积极作用都没有,无非就是对刻板印象的强化强化再强化,而就算从迎合刻板印象的角度来说,这么一部发生在camp里的电影处理得一点都不坎普(瞧瞧人家瑞恩墨菲),也毫无勇气和自信可言。 完全可以跟《女生要**》等片一起打包扔进垃圾桶,这样过时的教材,gen z真的需要吗?
一言难尽的不好看,感觉就是那种打勾电影,编剧列了一堆要写进剧本的元素,写进去一个打一个钩,不管效果怎么样,反正写进去就完成任务,笨拙而无趣。
故事本身其实没有新意,还是营地**那一套。最大也是唯一的亮点就是主角团LGBTQ+的身份,这也是这部电影的核心。然而做为一部slasher film,又难以对围绕在LGBTQ+群体身边的问题做出深入的探讨,难免出现一些标签化或浅尝辄止的叙述,算是这部电影最尴尬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