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粒原名:In The Light,
开头的旁白不错,而且很有感情。摄影虽然不错但是通过影像表达的故事性稍弱。探讨的主题很棒。关于本我与外我的和谐,关于身份性别认知,关于自洽。我到了最后一个镜头才明白或许她是一个男生,也因为这种刻板错觉感受到一种我自以为没有的偏见。
用很短的篇幅以及比较能让观众理解的方式,讲述一个比较边缘人士的内心,我觉得是一种很不错的方式哎,很想听听导演是如何想到这种方式创作纪录片的。
first超短片。好主题好表现,但背景词为主,可以不拍成电影
感觉,旁白,影响,声音都很好,就是不够深入。可惜。
挺令人思考的,拍这种片子: 为何要选择这个地方来拍,这个地方和文本有没有什么联系,是不是不可被其他地方替代的。又直给(旁白已经说出联系了)又断裂(那些山到底联系了什么,也没有感官的传达)。
画面可以被无限替换,那么独特性在哪里
比起电影,更像空镜旁白集,不过这也是这几年first超短片的选片趋势。
找到了心理层面的理论支撑,读诗+采访+配画面
还挺喜欢用光的波粒二象性去比喻,但给我感觉属于是为了句词拍了个片…
把性别认知和哲学科学结合,不太喜欢旁白,稍显做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