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母乳 / Milk
时长:96分钟
上映时间:2023-08-30(威尼斯电影节) / 2024-04-04(荷兰)
类型: 剧情
语言:荷兰语
地区:荷兰
导演: 斯蒂芬妮·科尔克
演员: 弗里达·伯恩哈德 Arnoud Bos Jelmer Chalkiopoulos Jules Elting Monique Heijmink-Wiegman
更新时间:
资源状态:
简介:更多>>
乳汁原名:Melk,又名母乳、Milk
8.5 #bjiff第8部,也是我个人的第700部,非常荣幸是这个片子。 失去孩子是一场绵延不绝的痛苦,时间没法治愈,丈夫的陪伴没法治愈,沉默徒步也没法治愈,“如果已经尝试了太多次就应该适可而止”,生活本就没有太多出口。全片有几处没来由的笑声,但每次笑过后每个人都更痛。 结尾太棒了,被失去孩子折磨的女性和被养育孩子折磨的女性在漫长的对视后,接过*箱,成为彼此的出口。(我心目中这届天坛的最佳女主。btw看到你们荷兰人齐刷刷掏出不同夹心的全麦面包当午饭还是觉得很震撼
只有女性创作者才能把“母乳”发展出这些切身的细腻感受(查了下也确实是导演从自身经历出发后慢慢形成的这个故事) / 整体上都很喜欢,但对徒步这条线稍有疑问。虽然徒步本身也是“独自探索悲伤应对”的一个方向,但在片中的比重稍大了一些,处理上也和母乳捐赠线很平行。或许减少一点篇幅,或者增加更多探索出的悲伤应对方式,会更好?
**后产生的乳汁,就像小说中老人拥有却没有使用的超能力,失去价值,也意味着**的**(罗宾)在牺牲正常生活多月后一无所获,陷入价值空虚。罗宾竭力使这些乳汁产生价值,其背后是未能成为母亲的**对自我付出寻求肯定的过程。片中展现出失落,失望,而后坚定的乳汁捐献之旅,伴随这一过程的是罗宾本人在自我哀悼中寻求内心自愈。不过这一自愈的完成不仅仅靠内在的愈合,同时也有同一境况之人无声的同情。两条线索,一方面主线寻找乳汁的接纳者,一面在无声徒步中mourning。两条线索同时进行,当哀悼被重新发生的人与人的交流化解时,意志也重新建立,并在最后得到的接纳中获得肯定。乳汁重新拥有价值,罗宾完成了其追寻的认同。
乳汁是一个符号,是女主与孩子/母亲身份之间的连接。有人接受她的乳汁,意味着她作为母亲身份的被接受。
8🈷️30日,19:15***电影节,全程的台词很少,交叉平行蒙太奇叙事,将极简的故事,迸发出角色内心深处暗潮涌动的情绪,可见女性导演细腻的情感表达。尤其是两**主独自相处没有语言的行为,拿着**在桌上推向远处,又滚回来,最后一次**停住了,她伸出食指呼唤它回来的时候,像是在与自己死去的孩子对话,渴望他回来。独自开车将母乳送走,车停下,打开后备箱,躺在**上,用身体抚***,眼神里充满了不舍,与孩子的告别。所有那些极简的,女主独处的镜头,都在无声**情感拉满,演员很棒,导演很棒!
grief is a personal thing that we can only deal with it alone
12/11/2023 看简介的时候以为是一些关于母职的探讨性的东西,结果看完发现是很柔软的一种情绪,也合理,母亲本身就是这样一种东西。只是不太符合我的期待,以及没明白徒步老头的那一条线。
入围北影节的天坛奖之后,趁着EFM的最后一天找出这部电影。全片台词量比较少,文本气质也符合我的口味,最后女主趴着一堆**上的样子,就像倾听篇幅之外那个孩子的心跳。稍微疑惑的部分是,外出徒步的情节帮助并不大,是并非无可替代的那种段落。
虽然是北影节主竞赛的片子,不过买这场其实是因为出品地区是荷兰🇳🇱。 当然这个题材也挺好,是值得关注的一个命题,导演在映后交流中也表示自己也正在哺乳期(第二个孩子),所以会有很多切身感受,也有参考自己亲戚的案例和对荷兰当地的母乳捐赠制度有充分的调研。 查了一下,中国也已经开始陆续建立母乳库了,数据显示,上海市儿童医院母乳库自2016年6月成立至2023年10月,累计母乳捐献者895人,累计捐献母乳量为800多万毫升,受益人数2339人。 不过我震惊的是母乳放在冰箱内可以保鲜这么久吗?看到女主存了这么多还是蛮震惊的!也查了下,如果用冷冻形式保存得当的确可以到两三个月。 能理解主角**乳捐赠来缓解内心悲痛吧,电影不错,就是感觉整体有点单薄,徒步线与主线似乎也结合得不够紧密,还可以更好。
#14thBJIFF No.13 @** 最佳女主角预定。全片可看作只是**母亲的独角戏,被放置在三种环境中(亲密关系、组团徒步、以及乳汁处理中)进行特定的表演,周围的人均是沉默的,在看似无能的外表下又时刻有着陪伴的情感任务,但终究对女主来说是可有可无的。而在**关系之间的游走又因影片最后语言的转变找到了一个出口,也将女性困境上升到一种语言-国族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