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在镜中原名:Såsom i en spegel,又名对镜猜谜(港)、穿过黑暗的玻璃(台)、在黑暗中穿过镜子、Through a Glass Darkly。1961年剧情类型片,创作于瑞典地区,具有瑞典语语言版本。由英格玛·伯格曼执导,并由英格玛·伯格曼任编剧,携幕后团队创作。集众多位哈里特·安德森、古纳尔·布约恩施特兰德、马克斯·冯·叙多夫、拉尔斯·帕斯高等著名实力派明星加盟。于1961-10-16(瑞典)公映。
遗传了母亲***的凯伦(Harriet Andersson 饰)经过入院治疗,被作家父亲大卫(Gunnar **örnstrand 饰)安排到一小岛上调养。凯伦男友马丁(Max von Sydow 饰)是一名医生,两人的感情此时处于低谷,马丁相信凯伦有痊愈的可能。青春期中的弟弟米纳斯颇有才华,但看上去有些焦躁。四人在封闭的岛上休整,但各自心中的不安似乎正慢慢滋长。凯伦发现父亲在冷漠的观察自己病情变化后情绪短暂失控。次日上午马丁与大卫乘小舟离去,被留下的凯伦开始沉溺于冥想,并对米纳斯显示出侵略性,在两人回岛之前凯伦昏倒在破旧的木船内,她向弟弟宣称,自己听到了上帝的声音…… 本片是伯格曼“神之沉默”三部曲的第一部,于1962年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第3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提名):英格玛·伯格曼
第3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
“有人渴望爱,有人拒绝爱…人生就像梦境,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心中有爱,神即存在。心中无爱,神也无奈。
伯格曼写人物永远是冰山式的 用一个关键人物展示所有人的历史所带来的遗留问题 在父亲身上是冷漠 在男友身上是欲求不满 在儿子身上是** 但那**又是最接近于神性的 故事让人绝望的基调来自于 他充分展示了神的不可***的不可得 而这并不是因为神和爱不存在 而是因为信仰和爱都是主观体验 无法让困在自己镜子一面的所有人达成一种共识 每次对峙对话都挺好但又很普世 提出的问题都很关键 但都不可解决 因为神性和人性最大的对立是 人要活下去 这种求生欲让人不可以完全按照信仰活着 **疯都变成了一种手段而不是结果 太渴求爱所以要寻找出口 太想活下去所以要对现实选择性接受 结尾的窗镜头太好了 背对着光 但希望是一体两面的 和人生所有课题一样 信任和不信 爱和不爱是莫比乌斯环的两面 只是你选择怎么扭罢了
上帝并没有来,上帝始终没来!上帝是一只蜘蛛,上帝是爱?至诚的信仰迷失了希望的光,沦陷在疯狂的泥沼中。
又是让自己*格捉襟见肘的作品。说话与行为方式都缺少生活气息,更多的是文学性与舞台剧化。最后点题,爱即是神,有爱在身边就有上帝在身边。
一个患有妄想症的**,跟三个最亲近的男人生活。看起来他们对她很好,然而她得不到他们的真正意义上的支撑,还个个以自我为中心,反而需要她来给予支撑。当她无力承担的时候,唯有期待“上帝”降临,来拯救她和三个她爱的男人。只可惜,没有“上帝”,只有蜘蛛——另一个向她索取的对象。
四重奏般的室内剧,法罗群岛,新摄影师Sven Nykvist,**。伯格曼式的特写只在关键情节出现,精致的黑白影调和缜密的剧本。上帝是爱,上帝不在。
鏡頭外的導演就是鏡頭內的小說家和父親,觀察記錄一個**的崩潰過程。所有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抵抗與外人的連接(EVA中的AT Field),即使是至親也不例外,所以才渴望有神明帶領他們穿越與人連接的痛苦和黑暗。父親和神經質的女兒都是伯格曼的精神世界的投射,無論治愈與否,他都在嘗試與自己和解
最难面对的是自己的怯懦,当外界的压力不存在的时候,自己就成为自己最大的监牢。看伯格曼的时候,会觉得疾病和健康并没有真正的分割线。疾病不过是对抗生活中其他更加不愉快的事情的手段。
8/10。在伯格曼的电影里,爱是拯救人类的唯一力量,但社会文明的发展中造成了爱的缺失,父亲以写作为由产生对责任的逃避,交流只会带来痛苦、误解与谎言,性成为揭示人对被爱与沟通的渴望......结尾女主角似乎重新找到了信仰和方向,但内心疾病的外现却再一次质疑了上帝的存在。 @2014-02-24 17: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