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原名:A Journal of Crude Oil,又名采油日记、乌金
王兵,原油,影像、彩色,840分钟,2008 王兵作品一部比一部不可思议。他远赴戈壁沙漠,看油田的工人在恶劣工作环境下*劳,看人口众多的中国对石油内需的巨大压力,然后带回来高山症,也携回足以连续放映一个星期的作品。幸好最后他手下留情,再减成如今十四小时,但对观众可能已经是极限的**。采油绝对是又苦又脏的职业,体力透支极巨,画面以真实空间,在工人艰难的工作时刻中漫行,也跟他们走回宿舍,跑到饭堂,体味苦中作乐,玩纸牌,讲**。这种近乎原始地去“看见”的真实,既属于电影也属于当下。 (****://bk.pptv****/movie/38848)
2010年5月27日在Toulouse Cinema ABC 中国专场 平实的力量
那一轮圆月啊。为什么不再来两小时。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展映】从头到尾看了14小时英文字幕版,却无法评价,因为导演自己也觉得这不是经剪辑的有叙述性的纪录片,而是适合随看随走的电影装置艺术。14小时只有20多个镜头,其中有约5小时无声重复工作画面,5小时工人扯淡聊天玩牌画面,2小时手机公放男默女泪金曲,2小时其他无声空镜。
简直难以忍受,14个小时有什么必要吗,根本就是一种行为艺术,上次看的这么煎熬的电影还是从海底出击,说不定从另一个方面也证明这是一部伟大的作品
电影装置艺术,两小时快进看完。
14个小时的长度一看就没打算在电影院里放(得包吃包住才行)。太多几十分钟的固定(超)长镜头,有时连拍摄对象都是静止的,王兵基本是在跟安迪·沃霍较劲。开小窗看此电影期间我做完了几件事,网购、备课、打游戏、做饭(三顿)......
属于根本看不完的作品。我试图评价这部影片,用合适的形容词形容里面工人的生活,但当我打出“繁重”“艰苦”这些词时,我感觉到了它们的无力,思来想去只能找到一个勉强可用的词“痛苦”,因为我也在观看中被时长折磨到痛苦。王兵正是通过这种超长的时长让观众抵达了采油工人的生活,哪怕只有“短短”的14小时。惊叹于他的理念如此超前、独一和彻底,他已经彻底放弃语言了吧!
在山西,司机大多时候是一个危险的代名词
840分钟太**长了,里面人物叽哩咕噜的对话我也听不清~早知道就看60分钟的版本了。
诗意来自现实 但诗意的呈现更依赖于影像的品质与分量 你抖你抖 一段诗意满满的旅程就被你抖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