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原名:Beijing,
一句台词都没有 却真正拍出了一个城市一个国家 在那个重要的一年里的点点滴滴
Sarah Morris无叙事、“无意识”地记录下北京2008的大量片段,却呈现出一种深入城市肌理的真实。一些类似于**摄像头下无修饰的影像祛魅化了奥运的宏大。燥热的夏天,悸动的人群,每个人都不过是15秒的主角,而这座特定时期的城市,散发出犹如“少女初长成”式的怯生生的美感
情绪一点一滴浸透到十年前那个时空@UCCA奥德赛展
深入拍摄似乎有表露了一些尖锐的意识形态:复制、虚无、阴冷,居然有种不寒而栗感,就像奥德赛这个展名,是要告诉北京十年从未改变?似乎有种揭露:***、故宫、重复的人群、无对白、就像绫波丽的家一样。****国家需要钱
这部纪录片提供了一个与国内主流话语全然不同的、检视的、沉思般的关于2008年的记录。我永远不会忘记那印在我血胤中的一年。它总是会唤起我内心深处的、关于**国的总体想象。
北京这十年的市政建设真是完全没有变过。于UCCA。
将个人视角与**的摄影机视角融合的尝试。
借目,《暴走北京》,撷取一段北京奥运的小景,提到了在纪录过程中的困难,以及一些居民的想法(例如支持奥运一定要办但不知道怎么样安置住民比较好),不过整体的说明很乱,乱七八糟的,感觉字幕或幕间可以多一点点说明 = =
带观众看了几遍,越看越是敬佩Morris可以用纯影像对不同国家与不同城市进行深刻地切片,能够驾驭那么庞大的议题,但是但是但是,北京这个片子吧,是有暴露出西方国家的傲慢和俯视姿态,特别是第一个镜头,不想给满分
Art and China after 1989: Theatre of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