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救名单原名:The List,又名リスト
残酷的筛选过程,以及残暴且无能的各方政府。给五星一大原因是山形选择把它放在了颁奖礼之后,其深意呼之欲出。
#BFI 长评-沉甸甸的名单沉甸甸的命。影片以多哈协议后**部队从喀布尔最终撤离和***重新掌管阿富汗开始讲述,导演一家人在帮助可能受到***追捕的艺术家和新闻记者及他们的家人逃离阿富汗。电影经历的时间非常短,现实没有给他们太多准备,也展现了他们任务的紧迫性。视角在导演在伦敦的家中和喀布尔机场现场各方的直播画面间切换。整体采用的是手持摄影,映后也提及了导演在家中使用的是手机拍摄,而其余的影像则是源于机场现场。电影处理最好的剪辑和音画分离的使用。两个场所的交叉剪辑效果非常好,机场的视*拍摄者记录了真实残酷的影像,伦敦的家中也同样面临着巨大的**,时间在其中就如希区柯克描述的定时**理论,*近及可见的时间才让人紧张与恐惧。最震撼的场景肯定还是机场手机拍摄飞机起飞飞高后挂在机翼上人员**的画面。
#bfi the unlimited power of cinema 我前几周才和一个朋友聊过,人有时候就像数字,随时可能被更大的权力删掉减掉践踏,但是人始终是人,人就是会流眼泪会同情会恐惧会痛苦的人
同一段影像素材用在了《与河对谈》的结尾和本片的开头,承接玛克玛尔巴夫家族的“所思”与“所行”。镜头只记录房间里的斡旋,面对真正残酷的问题(杯水车薪的名单,标准如何定义?)时,电影的态度是回避的,但实在令人无法苛责,苦难面前,镜头和个人的力量太小,这已经是他们的全力。还是快放上油管吧。
从飞机上掉落的人就像是树上飘落的落叶,那一刻生命究竟是什么?
不仅仅是新闻中飞机上掉落的人,更有无数困在围城里连机场都走不进去的人。人在这一刻真的变成了蝼蚁。一遍遍删减的list,还有更多进不了这个list的人。世界走到这一步,我们很需要这样的警醒。
#10275. 30th FICA-The Commitment. 尽管这部议题一流,颇有些很震撼的地方,但我真的对老马家的这些电影始终保持一种(难于摆脱的)警惕。当然营救阿富汗艺术家的行为非常令人钦佩,但是把这个拍成一个纪录片(莫森后来解释说是为了游说各国政府接纳阿富汗艺术家,但当时看的时候觉得有些……表演),而且用了很多真的槽点很多的煽情手法(比如音轨上贴婴儿哭声)以及导演剪进去了很多自己孩子的镜头,这就太*纵观众情绪了。即便不管上面这些,作为纪录片,本片基本的事儿也说得不够清楚,就……
#2023BIFF 我认为我没有权利为本片打分。这样一部纪录片的出现直接消解了整个电影节/艺术界存在的意义,只要世界上还在发生着这样的事情,艺术就都是野蛮的。